一、老板不签订劳动合同且离职后不发工资
老板不签订劳动合同且离职后不发工资的行为,严重侵害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对于未签订劳动合同的情况,根据法律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这是对用人单位不履行法定义务的惩罚性规定,目的在于促使用人单位依法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保障劳动者权益。
关于离职后不发工资,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的工资。老板这种行为明显违法。
劳动者可采取以下措施维权:收集能证明劳动关系的证据,如工作证、考勤记录、工资发放记录、同事证言等;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劳动监察部门有权责令用人单位改正并支付工资;也可直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要求用人单位支付未签订劳动合同的双倍工资差额以及拖欠的工资。若对仲裁结果不满意,还可在规定时间内向法院提起诉讼。通过合法途径,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二、要离职的时候公司强制要求签订劳动合同
公司在员工离职时强制要求签订劳动合同的做法存在诸多不合理与不合法之处。
从法律角度看,劳动合同应在建立劳动关系时就及时签订。正常情况下,入职一个月内用人单位就有义务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离职阶段才强制要求签订,违背了劳动合同签订的正常流程与时间规定。
员工有权拒绝这种不合理要求。若公司以不签劳动合同为由,克扣工资、阻止离职或采取其他不合理措施,员工可通过合法途径维护自身权益。
员工可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劳动监察部门有权对公司的违法行为进行调查与处理,责令公司改正,并可能对公司处以相应处罚。同时,员工也可以收集相关证据,如工作证、考勤记录、工资条等,申请劳动仲裁。通过劳动仲裁,要求公司支付未签订劳动合同期间的双倍工资(若存在该情况),以及保障自身离职权益不受侵害。总之,面对公司这种不合理强制行为,员工要坚定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三、没签订劳动合同可以直接离职走有什么后果
未签订劳动合同直接离职,可能产生不同后果。
对劳动者而言,一方面,依据法律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直接离职可能影响该权益主张,因为后续维权时,完整的工作交接及离职手续能作为劳动关系存续的重要证据支撑双倍工资诉求。
另一方面,若直接离职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失,如工作交接中断影响业务开展、重要项目延误等,用人单位有权要求劳动者承担相应赔偿责任。
从用人单位角度,员工直接离职会面临工作衔接问题,可能导致业务受损。同时,不能因员工直接离职就规避未签劳动合同的法律责任,仍需承担支付双倍工资等法律后果。
建议劳动者即便未签劳动合同,也尽量提前与用人单位沟通,按合理程序办理离职,通过合法途径维护自身权益;用人单位也应依法规范用工,及时签订劳动合同,避免不必要的法律风险。
以上是关于老板不签订劳动合同且离职后不发工资的相关回答,遇到相似问题不要慌,点击咨询快速找到专业、合适的律师,深度沟通法律需求,快速获得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