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劳动合同仲裁流程怎么走
劳动合同仲裁一般按以下流程进行:
一是申请。劳动者或用人单位在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一年内,向劳动合同履行地或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交书面仲裁申请,并按被申请人人数提交副本。申请书需载明双方基本信息、仲裁请求、事实与理由等。
二是受理。仲裁委员会收到申请后,会在五日内审查,符合受理条件的予以受理,并通知申请人;不符合的则不予受理,也会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三是准备与通知。仲裁委受理后,会组成仲裁庭,在开庭五日前,将开庭日期、地点书面通知双方当事人。
四是审理。仲裁庭会先进行调解,促使双方达成和解协议。若调解不成,则进行开庭审理,双方进行陈述、举证、质证和辩论。
五是裁决。仲裁庭根据审理情况作出裁决,一般在受理仲裁申请之日起四十五日内结束,案情复杂需延期的,延长期限不得超过十五日。裁决书自作出之日起发生法律效力。
二、劳动争议不仲裁不能起诉吗
劳动争议案件通常遵循“先裁后审”的原则,一般情况下,不经过仲裁不能直接起诉。
具体而言,劳动仲裁是劳动争议案件的前置程序。这是因为劳动争议具有特殊性,涉及众多复杂的劳动法律法规和政策。通过劳动仲裁前置,可以充分利用仲裁机构的专业性和灵活性,及时、高效地处理劳动争议,减轻法院的诉讼负担。
一方面,劳动争议发生后,当事人应先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仲裁委员会会对争议进行审查、调解或作出裁决。另一方面,若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才可以在规定的期限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例如,对仲裁裁决的结果存在异议,认为仲裁认定事实不清、适用法律错误等情形时,可依法起诉。
当然,也存在一些特殊情况,比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逾期未作出受理决定或仲裁裁决,当事人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但总体而言,正常的劳动争议诉讼需以仲裁为前置程序。
三、没签劳动合同如何仲裁
若要就未签劳动合同事宜申请仲裁,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其一,准备证据材料。比如能证明存在劳动关系的证据,常见的有工资支付记录,如银行转账明细;工作证、服务证等能够证明身份的证件;考勤记录;同事证言等。这些证据对确定劳动关系至关重要。
其二,确定仲裁机构。一般向劳动合同履行地或者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申请。
其三,撰写仲裁申请书。需明确写明申请人和被申请人的基本信息,包括姓名、地址、联系方式等;陈述仲裁请求,如要求用人单位支付未签劳动合同的双倍工资差额等;详细说明事实和理由,阐述未签劳动合同的具体情况。
其四,提交申请并等待受理。将准备好的材料和申请书一并提交给仲裁机构,仲裁委员会在收到申请后会进行审查,符合受理条件的,将予以受理并通知双方当事人开庭时间等相关事宜,之后按程序进行仲裁审理。
以上是关于劳动合同仲裁流程怎么走的相关回答,遇到相似问题不要慌,点击咨询快速找到专业、合适的律师,深度沟通法律需求,快速获得解答!